但是当某些言官好美色,不敬发妻的事情一传出来,围观群众纷纷改变看法,只觉得这些读书人是表面正直,内里猥琐不堪。
读书人顿时也不乐意了,不少人站出来表示,像这种文官就是害群之马,实际上大多读书人都是清高正直,堪称正人君子中的典范。
为了表明他们的立场,他们纷纷展开了对这些文官的严厉批判,甚至还有人联名上书,义正言辞的表示这种人无德无能,不配为官,他们广大的读书人代表队不屑与之为伍。
现在朝中官员,大部分都是先帝在位时留下来的,先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,上至太后,下至平头百姓,都不能昧着良心点头说好。
晋鞅亲政以后,已经潜移默化的对朝中格局进行了改变,加之司马家偃旗息鼓,甘愿后退一步,所以晋鞅对前朝的掌控力度就更大了。
如今读书人义愤填膺的对某些官员表示谴责,晋鞅也就顺势而为,罢黜几个闹得特别不堪的官员,又把部分牵扯其中的官员降职处理,他雷厉风行的做法,让读书人与百姓拍手称快,然后读书人们又写了不少称赞他功绩的诗词,说他不好女色,说他关心百姓,说他品德端正,反正先帝没有的优点他全有了;先帝能拥有的缺点,他一个也没沾上。
这些称赞的主题只有一个,就是咱们大丰有这样一个皇帝真是太好了,我们大丰百姓爱你么么哒。
这事闹得太大,连李家的名声都跟着受了些影响,好在他们是传承多年的世家,平时也做一些积福积德的表面功夫,才没有被连累得太惨。
但是尽管如此,背后仍旧有人说李家实际上是伪君子云云。
李家人听到这些传言后,背后气得不行,面上却还要装作一无所知风淡云轻的模样。
&ldo;父亲,&rdo;李怀谷走进书房,朝李光吉作揖道,&ldo;听说您有事找我?&rdo;&ldo;你先坐下说话,&rdo;李光吉背对着他,看着墙上挂着的山水图,神情凝重道,&ldo;你觉得当今对我们李家如何?&rdo;&ldo;父亲,您这话是何意?&rdo;李怀谷面色微变,看着李光吉的背影,心里有些不安。
&ldo;司马家的下场,你看到了吗?&rdo;李光吉转头看着儿子,&ldo;司马鸿如今重病在床,大房二房全部龟缩不出,而三房更是绝了后,当今却只给了大房孙辈一个轻车都尉的爵位。
&rdo;说到这,他叹息一声,&ldo;司马家是当今的外祖家尚且如此,更何况我们李家。
&rdo;李怀谷沉默不言,他的想法与李光吉不一样,在他看来,司马家落得如此下场,是他们自己贪心不足的缘故,若是他们李家忠心为皇上办事,又怎么会与司马家相同?&ldo;你怎么不说话?&rdo;李光吉见儿子低着头,略微不快道,&ldo;难道还有什么疑虑?&rdo;&ldo;父亲,儿子以为我们与司马家不同,司马家虽是皇上的外祖家,可是皇上还在诚王府时,司马家从未帮助过他,所以皇上才会如此冷带他们。
&rdo;李怀□□,&ldo;更重要的是,儿子以为皇上非常重视人才,只要我们忠心为皇上办事……&rdo;&ldo;即便我们愿意表忠心,皇上愿意相信吗?!
&rdo;李光吉沉声打断李怀谷的话,&ldo;你还是太年轻不知事,回去好好想想吧。
&rdo;&ldo;父亲,您是不是打算与瑞王府合作?&rdo;李怀谷急道,&ldo;若是这样,我们家就成了乱臣贼子啊。
&rdo;&ldo;当年太祖登基,不也是靠着我们这些世家把他捧上去的?&rdo;李光吉冷声道,&ldo;只有不成功才叫乱臣贼子,只要成功了,那就是从龙之功。
&rdo;&ldo;当今乃是仁德之君,请父亲三思。
&rdo;&ldo;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,百年过后,谁会知道他是个暴君还是明君?&rdo;李光吉怒道,&ldo;你如此做派,简直是妇人之仁。
&rdo;说到这,他突然眉头一皱,&ldo;难道你还舍不得那个顾氏女?&rdo;李怀谷皱眉:&ldo;父亲,这等往事,儿子早已经忘了,您何必再提?&rdo;&ldo;既然你已经不在乎了,又何必拦着为父?&rdo;李光吉摆手,&ldo;你回去吧,我心中自有章程。
&rdo;&ldo;父亲……&rdo;&ldo;退下。
&rdo;&ldo;是,&rdo;李怀谷无奈的退出父亲的书房,心里又烦又闷,不知不觉便走到了母亲居住的院子外面。
&ldo;公子。
&rdo;守门的嬷嬷见到他,朝他行了一个福礼。
&ldo;我母亲可在?&rdo;李怀谷望了一眼内院,只看到房门紧闭,一丝生气也没有。
门内一位嬷嬷匆匆走了出来,满脸的笑。
李怀谷认出此人是母亲身边伺候的,便耐着性子又问了一次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