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原来的下聘之妻已经怀了别人的崽儿,你现在要回去那就是现成的绿云罩顶,妥妥的买大送小啊。
包大人这样判再正确不过,你竟然还狗咬吕洞宾,简直混蛋加三级。
包拯不得不在堂上劝解那个秀才。
问题是,有时候执念太过的人,不,这货根本就是个石头脑袋,完全它就不开窍。
脑袋不开窍的秀才表示不接受和解,不接受这个判决,并且放话,你开封府断案不公,我要到大理寺去喊冤。
所有人都表示:没见过这样二的人!
包拯实在是不想枉顾现实情形,死板的将两对新人各归其位。
公孙策在这个时候说了句:&ldo;大人何不就成全了他。
&rdo;&ldo;公孙先生‐‐&rdo;这样判怎么能行?人情事理全不通了就。
&ldo;大人,既然他只要法理不顺情理,那就成全了他。
&rdo;包拯看了看在堂外围观的陆小凤,略一沉吟,点了点头。
等堂上包大人一判各归其位,两个新娘都哭了,尤其是已经怀了身孕的那个,简直当堂就想撞死了。
双方父母也哭,有哭儿的,有哭孙的,还有哭儿的‐‐这个是秀才的老娘,不骂怎么能让老人心里舒坦,这样领回了怀着别家孙子的儿媳妇,她要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啊?&ldo;退堂。
&rdo;两班衙役也跟着喊退堂。
秀才突然叫道:&ldo;大人,这……怎么可以?&rdo;他只是想要个说法而已,怎么能领一个怀着别人骨肉的女人回家?包拯一拍惊堂木,道:&ldo;你与陈家有婚约聘书为证,本府依律而判,陈家姑娘自然该随你回家。
&rdo;&ldo;她已经怀了王家的骨肉,怎么能再做我李家之妇?&rdo;&ldo;本府只审理你与王家新娘错抬之案,至于此事,就非本府所能管。
&rdo;&ldo;李秀才,娶大送小,你赚到了啊。
&rdo;百姓有人调侃他。
一群人哄笑。
面对堂外百姓的指指戳戳,李秀才脸上阵青阵白,异常好看。
读书读到这种死脑筋的境界,陆小凤觉得这人真是奇葩一朵,有些事你可以打破沙锅追到底,是非黑白断个清楚明白。
可有些事根本就不能那么办,否则就是自取其辱,这丫显然是没明白这个普通人都懂的道理。
包拯直接退堂,两班衙役也散班。
百姓还围在堂外看热闹。
两个新娘哭成一堆,王家公子搂着错娶的妻子一脸铁青,用一种愤恨的目光瞪着那个混蛋秀才。
而李家错娶的那位新娘则与李秀才的娘哭在一处。
这几个月她们这对婆媳建立的感情也是深厚,可惜她们寄予厚望希望能扭转其想法的某人却非要辨个是非曲直,结果闹到这般田地。
陆小凤在一边凉凉地对那已经不知道该做何反应的李秀才道:&ldo;喂,秀才,你还不赶紧把孩儿他娘领回家啊,五六个月后你就喜当爹了啊,不用播种就能收获,这买卖不错呢。
&rdo;还留在堂上的展昭有种扶额的冲动。
正在整理堂录的公孙策笑着摇头,陆姑娘这真是往那李秀才的心上扎刀子啊,还喜当爹?哈。
周围百姓也跟着起哄,他们就没见过这么缺弦儿的主儿,顿时对自己的智商又有了信心。
&ldo;这……这怎么可以……&rdo;李秀才也终于慌了神,&ldo;娘,这怎么可以,怎么办?&rdo;李母甩开儿子的手,恨恨地道:&ldo;这岂不是你想要的结果?&rdo;&ldo;王公子,这……&rdo;王公子怒视他,一边还轻轻的拍抚着妻子,让她小心腹中胎儿。
&ldo;我们……我们要不还是将错就错吧。
&rdo;结果,四家人一齐怒视他,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。
陆小凤在一边说:&ldo;包大人刚才可是已经依法做了公正判决了啊,你这是不服判决?你这岂不是为包大人的青天之誉上抹黑吗?我们岂能答应?&rdo;&ldo;对。
&rdo;百姓异口同声。
你现在后悔了,早干什么去了?刚才包大人好心好意规劝,你还骂别人枉法,现在你活该当个便宜爹,是该去喜当爹去。
&ldo;我我……娘,我错了,您帮我同岳父他们说说啊。
&rdo;李秀才这时不住地向母亲和错娶娘子的父亲求情和告错。
结果,李母与女方父亲都哼了一声,别过头去。
之前他们这些人是如何苦口婆心相劝的,可这秀才听了吗?甚至最后都闹到了开封府,丢脸丢到了大街上。
李秀才急得满头大汗,又去跟王家那边的人求情告罪。
小凤姑娘瞧热闹瞧了一会儿,觉得差不多了,便说:&ldo;包大人做了判决,此案便了,所谓民不告,官不究,到底要如何做,你们四家商量便好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