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件事纪兰和纪澄的想法都一样,肯定是沈家的人做的,而纪兰更知道,没有老太太的首肯,她大伯、二伯根本就不会出手的。
纪兰心中闷闷,吃过晚饭就让沈萃她们早些休息,她自往老太太屋里去。
本来白日里纪兰就想去找老太太的,可老太太昨日就说了今日要去济世庵吃斋,所以纪兰只能熬到晚上才过去。
费思量一进芮英堂纪兰就眼泪汪汪地给老太太跪下了,&ldo;多谢娘替阿萃和阿澄出了那口气,只是王悦娘出了这等丑事,不知道王家会不会善罢甘休,我只怕连累了大伯和二伯。
&rdo;纪兰说着说着便哽咽了起来。
老太太对一旁的云锦道:&ldo;还不快去将三夫人扶起来。
&rdo;待纪兰落座,老太太才开口道:&ldo;都是一家人,不管伤在谁身上,这都是伤的咱们沈家人的心。
你也不用谢我,也不用谢你大伯、二伯,他们都是心疼阿萃这个侄女儿。
若咱们家的姑娘叫人这般践踏了去连声儿都不能吭,就是老祖宗在坟里也要跳出去来骂咱们这些不肖子孙的。
&rdo;纪兰听了脸上发烫,知道老太太这是变相在骂自己呢。
老太太对纪兰是失望透顶的,到底是商户家的女儿,凡事只讲利益,一点儿风骨没有,这就是她当初不许沈英娶纪兰的原因。
看着纪兰,老太太自然就想起了纪澄,一家姑侄,纪兰竟然连个小姑娘都比不上。
不过老太太想着纪兰如此,对纪澄所报的期望也不敢太大,因而轻易也不肯过问纪澄的亲事。
失望归失望,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,老太太也不能看着纪兰如此糊里糊涂的过日子,她朝云锦使了个眼色,让一屋子伺候的人都退了下去。
老太太这才又开口道:&ldo;阿兰,你要知道一个人做人若是没了风骨,哪怕是权势滔天也叫人打心底看不起。
你看前朝的严家、徐家,一旦倒台,现如今还剩下个什么?你再看卢家、萧家,虽然屡有波折,可他们的根子一直在,子孙也争气,很快就有东山再起了。
这就是有风骨和没风骨的区别。
今儿我也跟你摊开来说吧,王家那样的人长久不了,你以后少跟王家的人来往,不然老三将来恐怕要被你拖累的。
&rdo;纪兰一听这话,眼泪也不流了,倔强地看着老太太,她就是拖累谁也不会拖累沈英的,她这一片心都是为了谁啊?&ldo;娘,我做那些事情都是为了老爷,难道我还能是为了我吗?&rdo;&ldo;既然是为了老三,你就更不该同王家的人走得那么近。
老三的本事明眼人都能看得见,何必非要沾外戚的风光,反而让人在背后嚼舌根。
&rdo;老太太道。
纪兰心想你也说老三有本事,可为什么会这样,你老人家难道还不清楚?&ldo;娘,老爷这些年一些郁郁不得志,你也说了他是有本事的人,可他再有本事也顶不住上头有人压着他,我是心疼他,心疼他才……&rdo;才忍气吞声的。
虽然当时纪兰阻止沈卓他们去寻王家理论给出的借口是怕连累大房、二房,可实情如何,只怕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的,到了这个时候纪兰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。
老太太皱了皱眉头,纪兰的心结她如何能看不出来。
手心手背都是肉,老太太也是没法子,三个儿子都很优秀,可就是太优秀了,所以反而易折。
老大明睿果干,皇帝便让他尚了公主,将兵权给了老二,老二是个敦厚人,这些年守着西北,不叫异族踏进我中原一步,大秦不能没有沈家,建平帝是看的清清楚楚的,所以老二动不得。
若是叫老三得了志,在朝堂里和老二里外相应,哪个皇帝都放心不了。
即使皇帝放心,老太太自己也不放心,就怕狡兔死、走狗烹。
老太太是为全局着想,所以这些年并没为老三走门路,不仅没走,还有意请人压着他。
但纪兰看不到全局,只看到了她一家子的私利,为了能在妯娌之间扬眉吐气,毫无大局观,这让老太太很失望,可失望归失望,这里面的话却也不能明言,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。
老太太听了纪兰的话,最后只能轻叹一声,&ldo;这人呐,活到我这个岁数的时候你就知道了,一切只求个平平安安,再没有比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再好的了。
&rdo;可是老太太自己也知道,这是人老了才会有的想法,年轻人啊都想拼一拼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