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好难过。
我知道表白成功的可能性很小,但我没想到我会那么难过,比爸爸欺骗我,妈妈打我还要让我难过。
最后一页潘越的日记翻完,郗羽默默阖上手中的日记,只觉得肩膀沉重得几乎要塌陷了。
她此时坐在李泽文的套房里,身边散落数十本打印的a4纸——李泽文教授对纸质文件有种莫名的偏爱,在他的授意下,下午在潘昱民家拍摄的数十g的潘越日记照片已经纸张化,厚度足有半尺高。
撇开警方案卷里的那几页零散的记载,这是她平生,他那时候就已经大致触摸到潘越的性格——他有着真诚,敏锐的心灵,完全没有任何被流行文化荼毒的迹象——很难想象这样的少年会在仿效小说漫画里的角色,在完全没有苗头的情况下对一名女生告白。
那毕竟是十四年前,是老师和家长对早恋严防死守的年代,潘越是哪来的勇气对一名不熟悉的女生表白?而且更重要的是,在正常的真实的社会节奏中,告白是在双方建立一定感情基础后才有的承诺约定环节,而不是用在“让我们熟悉一下吧”
的初始拉好感的环节。
郗羽沉默了好一会,才轻声说:“……记得一些,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的那次交谈了,我后来一直想,是不是那次交谈给了他什么错觉……”
李泽文的目光落到郗羽脸上,眼神复杂,心情亦然。
他缓缓道:“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。
你和某人度过了同一段时光,可记住的细节却截然不同。”
他是见惯世情的人,过去三十年的所见所闻,对人生的简介和感悟恐怕很难有人比得上,尤其是比起还是初一学生的潘越来说,更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
但是他依然被这些厚厚的日记触动,比之前看他发表的作文触动更深。
这些日记,可以说是流水账,可以说文笔不够好,还可以说文字幼稚,但它就是能打动人心——真诚的心灵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。
对这样的少年,你只要和他打过交道都不可能不被触动,即使当时的郗羽对感情这回事懵懵懂懂,但到底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郗羽这么多年也无法摆脱他去世的阴影,被内疚折磨至今,真的一点都不奇怪。
不论潘越之死多么让人遗憾,他已经去世了,他们的关注重点还是要回到案件本身。
“这些信息量挺大的,足以解释好多事情。”
蒋园拍了拍茶几上的厚厚一叠文档,“接下来就是profileti了。”
潘越当然是个很好的男生,才华横溢,性格温柔,各种意义上都是那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
。
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,潘越父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很尽责的父母,有涵养懂教育,不遗余力的给儿子最优质的教育——这份日记可以证明这一点。
虽然潘越上小学的时候,他家里也不是没有矛盾的,但他父母尚能有效地控制里家庭的矛盾,没把矛盾扩大化,也不打算让儿子知道。
“至少在潘越十岁前,这个家庭算得上和谐家庭,偶有争吵但还算正常。
当潘越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从医院辞职之后,家庭和谐程度直线下降,争吵较为频繁的出现。
全世界的医生都很忙碌,潘越母亲做医生的时候也不例外,她有自己的事业,对丈夫的关注度应当不会太高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