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羡鱼刻字于秦州与北汉交界处的百丈山壁上,道是:“将以纤纤剑,与君试太阿。”
从秦州入北汉,从北汉腹地进国都梁城,若走最短的路径需渡河,河流水势险急,一旬只有两条船。
却有北汉船工赌咒发誓,那日见一个南人装束的女子在岸边独行,他要招揽那女子上船,却见那女子回首一笑,拔下发簪,变成佩剑,投剑入河,身轻如白羽,御剑破浪而去。
江湖就此传闻四起,称纤纤剑在她手中可大可小,可簪可剑。
一剑能分江河,也能御飞剑乘风,如天上剑仙。
乐逾却至今毫无下落,直至十日后,五月十七。
五月十七是北汉太神节,也是国师生辰。
他生在这一日,与神同日降生,于是成为国师后每一年生辰,国师都会自天阙出关。
心中有所求的北汉子民不远千里三拜九叩到天阙之下,在夜间放飞写上心愿的孔明灯,只求那灯飞得足够高,让国师取灯一阅,得国师垂顾。
这一日,天阙依旧高万丈,不可攀登。
山峰乌黑,阙顶巨柱都是玄铁所铸,若云层散开,月光普照,可以看见阙顶一层银白,乍一看只觉是薄云,入夜才见得出是高处极寒积下的冰雪。
日暮时分,冰雪被暮色映成金黄。
暮光照上一个男人侧影,年约三十五六,一身深色袍服,腰带金饰,又悬长刀。
刀是“烛九阴”
,佩刀的男人身量高大,神色中有种沉郁之色,却更为沉稳,通身气势引而不发,已到小宗师的巅峰,正是如今代师执掌磨剑堂的谈崖刀。
他身后跟两名魁梧的磨剑堂武士,箭袖皮靴,背长弓箭囊,威武不凡却对他恭敬。
谈崖刀手抚佩刀,只见天阙底亮起几点微光,像是人群逐渐密集,却因天色尚未全黑,不敢先放孔明灯。
谈崖刀以北汉语道:“师尊已起,点火。”
又向西侧看去,道:“去请瑶光郡主,今日师尊生辰,她若想出冰室看看,便随她。”
一个武士横臂于胸前,应喏去了。
瑶光姬被罚禁闭五年,在通天塔冰室之中,不见天日。
每日有人为她送衣食,她却从不与人多言。
在这四面雪洞之中,没有床榻,桌椅皆为冰块,只有她一人一剑。
她却甘之如饴,不行出一步。
一炷香后,天阙点灯。
天阙自半山起每隔十尺就有一个火把,每隔五丈就有一层武士巡视的石台。
都在险峻之处,唯有飞鸟猿猴可以往来,人非武功绝顶不能登顶。
武士来往其间,也是靠高处放下铁索悬梯供人攀援。
而此时点灯,数百武士张弓如月,箭头点燃,以火箭射中火把点染山壁上奇险处的灯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