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郑先生,俺信你!”
吴老农第一个挺身而出,双手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布包,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打开,将自己多年积攒的积蓄全部倒了出来。
“对!
郑先生,我们也相信你!”
其他农民也纷纷响应,你一两我二两,不一会儿,便凑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款。
郑逸望着眼前这些质朴憨厚的面庞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眼眶也不禁微微湿润。
他暗暗发誓,定不能辜负大家的这份信任。
随后,郑逸租下了一块比刘地主家更大的田地。
他亲自带领着众人,挥舞着锄头,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。
在劳作过程中,郑逸手持御赐农具,神情专注而认真。
他弯下腰,亲自示范农具的使用方法,一边操作一边详细地讲解着其中的诀窍,眼神中满是耐心与专注,不时停下解答农民们提出的一个个疑惑。
此时的他,既像是一位严谨的师长,又似一位贴心的兄长,关怀备至。
消息很快传到了刘地主的耳中。
他气得暴跳如雷,脸色涨红得如同猪肝,额头上青筋暴起,差点背过气去。
“这小子,竟敢跟我对着干!
哼,看我怎么收拾他!”
刘地主咬牙切齿地说道,眼中满是狠毒与不甘。
郑逸则带着众人起早贪黑,不辞辛劳,严格按照新农法的步骤精心耕种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田间地头逐渐充满了欢声笑语,一片生机勃勃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那茁壮成长的庄稼,像是一个个绿色的希望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这团结一心的力量,让刘地主感到大为意外。
他心中越发不安,坐不住了。
于是,刘地主匆匆跑到县衙,添油加醋地向马县令告状。
他在县衙大堂上手舞足蹈地比划着,口中滔滔不绝:“大人啊,那郑逸简直无法无天,他在乡下蛊惑人心,搞得地方上人心惶惶,秩序大乱啊!”
马县令是个胆小怕事、唯唯诺诺的家伙。
听完刘地主的告状,他在县衙里来回踱步,眉头紧锁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,心中暗自思忖:这刘地主在乡里势力庞大,轻易得罪不得;可这郑逸又是奉旨行事,万一有个闪失,自己这顶乌纱帽可就保不住了。
被刘地主一番吓唬后,马县令立刻派人去警告郑逸。
“郑先生,县太爷让你……”
衙役匆匆赶来,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,不禁有些犹豫,说话也吞吞吐吐起来。
郑逸冷笑一声,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与不屑:“马县令?让他自己来!”
说着,他大步走到一旁的农田旁,指着那长势喜人的庄稼,眼神坚定而锐利,“马县令,您身为百姓的父母官,理当以民生为本。
如今我等为了增产增收,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劳作,您却听信这小人的谗言。
倘若陛下知晓您这般不作为,恐怕难以心安吧。
我郑逸行得正坐得端,这新农法是陛下御赐推广的,您若是加以阻拦,那便是与陛下的旨意背道而驰。
民以食为天,推行新农法,增产增收,何错之有?难道马县令希望看到百姓们颗粒无收,饿殍遍野吗?”
衙役被怼得哑口无言,满脸涨红,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。
马县令听完衙役的汇报,顿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,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团团转却又无计可施。
郑逸望着远去的衙役,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:“宋书生,备笔墨!”
他决定写一封信,而这封信的收件人,正是当今圣上!
郑逸铺好纸张,提起笔,将事情的前因后果,刘地主的种种恶行,以及自己推行新农法的艰难历程,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。
信的末尾,他还工工整整地加上了一句:“臣一片赤诚,皆为国家为百姓,望陛下明察秋毫!”
写完后,郑逸将信仔细折叠好,郑重地交给宋书生,嘱咐他务必立刻送往京城,亲手呈递给圣上。
安排好送信之事,郑逸决定主动出击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