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年,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部队大院,蝉鸣在枝头此起彼伏,交织成一曲热烈的乐章。
王叔站在自家门口,望着那辆破旧却承载着希望的三轮车,深吸一口气。
他决心做第一个“吃螃蟹”
的人,开启地摊创业之路。
王叔兴致勃勃地进了一批日用品,满心期待能在集市上赚一笔。
然而,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。
款式陈旧的日用品无人问津,货物严重积压。
他常常在集市上守一整天,迎来的顾客却寥寥无几。
傍晚,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大院,把三轮车往院子里一停,一屁股坐在旁边,满脸愁容。
这时,陈建国下班回来,看到王叔这副模样,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老伙计,咋啦?有啥烦心事,说出来大伙一起想办法。”
王叔苦笑着把生意上的困境一一道来,陈建国听后,眉头微皱,沉思片刻说:“别急,咱们一起琢磨琢磨。”
这话一喊,大院里的邻居们闻声纷纷围拢过来。
张阿姨率先发言:“我觉得可以进点更实用的东西,像碗筷、扫帚这些日常用品,家家户户都用得着,肯定好卖。”
李叔叔在一旁附和:“对,而且价格得实惠些,薄利多销嘛。”
人群里,王强也在暗自思索。
他想起每天下班路过学校门口,小卖部里挤满了同学,于是鼓足勇气说:“王叔,学校门口的小卖部生意可好了,要不进点小孩子喜欢的零食和文具,肯定受欢迎!”
王叔听后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:“这主意好啊!
我咋就没想到呢!”
从那以后,王叔调整了进货策略。
王强更是热心,一下班就跑去帮王叔看摊。
王强机灵又嘴甜,见了顾客就热情打招呼:“阿姨,看看这些文具,可好用啦!”
“叔叔新到的零食,尝尝不?”
在王强的努力下,小摊前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,生意有了起色。
但好景不长,麻烦事再次找上门。
一天,集市上突然来了几个工商人员,要求王叔出示相关证件。
毫无准备的王叔瞬间慌了神,面对询问,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。
工商人员告知他,没有证件不能售卖货物,还要罚款。
王叔急得满头大汗,满心委屈与无奈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