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朝中发生这些变动之际,制举诏书终于颁布,公布了考期及制举科目,便轮到举人“他举”
或“自举”
了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,但许稷毫无动静。
这天傍晚,许稷正要收拾东西回家,将将走到门口,便有一吏卒匆匆跑了来。
那吏卒一瞅她那花白头发,便知撞对了人,他偷摸摸地说道:“赵相公请您去政事堂一趟。”
吏卒口中赵相公,正是政事堂秉笔宰相也。
许稷蹙眉,心中是少有地忐忑。
一旁的吏卒却不停催促,无奈之下,她只好随同那吏卒往政事堂去。
这时政事堂内烛火摇动,火盆生得正旺,书吏将许稷领进房便退下了。
许稷放下书匣端端正正行了个礼,紫袍老头便示意她坐。
赵相公见她年纪轻轻头发却已花白,不由微眯了眼。
他道:“制举在即,该准备的可是都准备了?”
许稷听得这一句,心顿时放了下去,一想不对,却又猛地提了上来。
因秉笔宰相说了这话,便意味着让她考制科并非是裴尚书的意思,而很有可能就是赵相公授意。
“下官不明白。”
“将你黜落的是老朽。”
紫袍老头挑挑花白眉毛,无所谓地说,“指望铨选这条路从最底下升上来有所作为,头发都要白透了,所以铨选对你毫无意义。
让你考制举也是老朽的意思,你若能登高士庶争举国上下数万名官吏,能穿紫服绯者却不多。
不过士人一旦穿上浅青公服成为流内官,便都会有更换服色的志向,许稷也不例外。
赵相公给她所指之路,足以让她换下身上的浅青袍,走到台省中层官员的门外,假以时日,便可踏进这道门。
而倘若她不走这条路,下下等的考课结果亦能令她难保身上的浅青官袍。
从政事堂出来,天色已将入暮。
廊庑下的灯笼被风吹摇着,远处紫铜铃声叮叮咚咚,光与声音都有些虚渺。
许稷闷头去牵了马,在接连不停的街鼓声中迷迷糊糊穿过了朱雀门。
抵达崇义坊时街鼓声落尽,天也完全黑了下来。
千缨做好晚饭等了一会儿,刚要出门去迎许稷,却见一陌生郎君走到门口。
那郎君看看她,问道:“比部许稷可是住这里?”
千缨抬了抬眉,心想怎会有人找许稷找到这来呢?她遂问:“敢问郎君是?”
“同僚。”
“哦。”
那一定是有公事了。
千缨说:“可三郎还未回来。”
想了想又道:“郎君若有事某可代为转告。”
“恐是不方便。”
千缨好意被拒绝,却并没有不高兴,反而是贴心劝来客:“天冷风大,郎君不如进耳房等三郎。”
那人正要拒绝,千缨忽闻得马蹄声传来,立刻喜上眉梢:“三郎回来了!”
那人循声望,只见深曲中正是许稷骑着高头白马而来。
一声低低马嘶,许稷勒紧缰绳下了马,她甚觉可疑地看了一眼来客:“练御史为何会至此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