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太太有事只喜欢跟宋嘉言念叨,道,&ldo;要说太后真是威风啊,大过节的,赏了大皇子好些美人儿哪。
&rdo;宋嘉言笑,&ldo;皇宫里美人儿多的很,皇子们生来就身份高贵,除了一个正妃,四个侧妃,八名庶妃,这是在册的妻妾。
还有些出身低微的侍妾,根本不算数儿,愿收多少就收多少。
&rdo;她又问,&ldo;老太太,太后可赏了五皇子?&rdo;老太太今年刚刚六十,平日里自己燕窝红参的很肯保养,如今耳聪目明,记性也很不错,道,&ldo;就是赏了大皇子。
&rdo;其实,依老太太的品阶,哪里到得了太后跟前儿。
这些八卦,她也是听别人说的。
原来,太子之争已到了这种地步。
太后在这种节日里都不肯给大皇子妃些许脸面,实在算不上慈和。
其实,也不怪太后这般给大皇子妃没脸。
大皇子并非好色之人,府中只有大皇子一个正妃,和一个早在身畔服侍的余侧妃,余者都未上名册。
昭文帝一直压着承恩公府,方太后穷则思变,想着给大皇子做一门亲事,把方国公府的一个庶女许配给大皇子为侧妃,也算是成就两家之好。
谁知大皇子咬着后槽牙硬是没应,把方太后气个好歹,上元节诰命领宴之时就赐了宫人到大皇子府服侍,话里话外对大皇子妃表示不满。
方太后摆明车马的对昭文帝道,&ldo;大皇子是嫡长子,方家是皇帝的舅家,难道不是大皇子的舅爷家。
就是民间也讲究个娘舅亲,如今大皇子这样嫌弃方家,哀家活着,方家暂且在一日,一日哀家闭了眼,还不知是个什么下场。
&rdo;昭文帝笑劝,&ldo;母后想多了。
&rdo;&ldo;哀家半点儿没想多。
不要说方家,就是哀家这个太后,皇帝在一日,哀家做得一日太后。
也甭说什么千岁千千岁的鬼话,哀家只盼着早日闭眼,省得碍了别人的眼,更是少生些个闲气!
&rdo;天下老娘一样难搞,亲娘忽然蹦出这等诛心之言,昭文帝细细的劝了好半日,方太后才回转过来。
昭文帝又说大皇子几句,&ldo;不过一个女人,你就是纳了入府,能怎么着?&rdo;大皇子道,&ldo;今日侧妃,说不得将来便要贪图正妃之位。
谋到正妃之位,是不是就该谋算儿臣了?&rdo;这话,倒不是平白栽脏方家,大皇子就是这样想的。
凭方太后的手段,一旦方氏女入府,怕大皇子妃立刻就没了活路。
&ldo;放肆!
&rdo;昭文帝斥道,&ldo;这话混账!
二十几的人了,越发没个长进的样子,回去好生反省!
&rdo;挨了句骂,大皇子回了府,让老婆把太后送来的宫人冷藏,没有半点儿亲近之心。
原本,这件事到此便结束了,谁晓得太后不依不挠,知晓她赏的宫人,大皇子一个没动,又是生了一场气,骂大皇子道,&ldo;这哪里是孙子,分明是哪世造孽引来的孽障。
&rdo;大皇子直接去了皇家寺院天祈寺,要剃度出家。
天祈寺的主持险些没给大皇子逼死,谁敢给皇子剃度啊?何况这位是元嫡长子,真给大皇子剃度了,他们的脑袋也就不用再往脖子上挂着了。
大皇子说了,&ldo;既是前世冤孽,待儿臣在庙里赎清了前世罪孽,想来就可荣登极乐了。
&rdo;大皇子硬着来,方太后也不软啊,直接叫人拿绳子要上吊,嘴里道,&ldo;修来这等儿孙,哀家不如去见先帝,起码清静,也省得皇帝左右为难。
&rdo;说着,又哭先帝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