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,昭文帝接下来便说,&ldo;端睿到了年纪,朕瞧着秦峥便很好。
而且,朕听说探花郎尚未有婚约。
&rdo;秦淑妃哪敢表露声色,笑道,&ldo;陛下隆恩。
&rdo;方太后笑,&ldo;皇帝,你真是爱女心切,怎么辈份都不顾了?&rdo;秦淑妃与秦峥是堂姐弟,如今若秦峥尚主,辈份怎么算?昭文帝十分光棍,笑,&ldo;这有何妨,淑妃并非皇后。
&rdo;秦淑妃脸上很有些尴尬,不过,进宫几年,她也历练出来了。
何况,自孝温皇后过逝,昭文帝未立新后。
若说是妾,大家都是妾,这也没什么丢脸的。
见昭文帝实在相中了堂弟,秦淑妃笑,&ldo;只要陛下不嫌秦家贫寒,此乃秦家万千之喜,妾身代秦家谢陛下隆恩。
&rdo;说着,深深行一礼。
昭文帝笑的满意,&ldo;朕看中的是你们秦家的家风。
&rdo;戚贵妃笑,&ldo;不如陛下宣探花进宫,也叫妾身相一相女婿。
&rdo;戚贵妃刚说完,端睿公主扯一扯母亲的袖子,娇俏嗔道,&ldo;怎么说也是给儿臣赐婚,儿臣都在呢,父皇也不问一问儿臣的意见。
&rdo;昭文帝哈哈一笑,&ldo;朕的端睿是不乐意?你未见过探花,探花生的清俊沉稳,才学也好。
&rdo;端睿公主笑道,&ldo;儿臣在宫里,鲜少出去,不过,也听人说过秦家家风端正。
如今父皇特意为儿臣择选驸马,因父皇宠爱儿臣之心,必是选一等一的青年子弟。
只是,儿臣想着,天下学子十几年寒窗,一朝金榜题名,必是想的报效朝廷、为国出力,也不枉一身的才学。
今秦探花年纪轻轻,就有这等才学本事,更是人中龙凤。
儿臣并非对他不喜,也不是说他不好,只是,驸马向来不能议政。
若将他赏给儿臣为驸马,未免可惜了他一身的才学,国家也少了一能臣贤士。
&rdo;这样的人,十几年寒窗读下来,是一心出将入相的,哪里会愿意做公主的驸马。
端睿公主也不愿意要这等心不甘情不愿,迫于皇室威严娶她的驸马。
&ldo;儿臣为父皇公主,恩宠富贵已极。
父皇为儿臣择驸马,只要人品端正,才学尚可,愿意一心一意与儿臣过日子便可。
才学惊艳之辈,还是留给父皇,让他们替父皇治理天下吧。
&rdo;☆、109晋江原创发表皇室公主素来跋扈之名,如景惠长公主,姚家一家子都怕了她。
如今端睿公主一席话,非但让昭文帝大为喜悦赞赏,就是各有打算的方太后与秦淑妃亦交口相赞。
皇家有长脸的事儿出来,也愿意扬一扬美名的。
尤其是公主的名声,更是要紧。
就是天底下的进士们,也感激端睿公主啊,终于不用提心吊胆的怕被公主们相中做那憋屈的驸马了。
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觉着尚主是好事,起码一世富贵。
然而,真有才学本事的人,多是想将才学用于国策朝政之上,亲握权柄,光耀门楣,哪个愿意天天守着皇家贵女对她三从四德呢。
最感激端睿公主,就是秦家了。
秦老尚书听闻此事,恨不能给端睿公主立个长生牌位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