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同时,根据警方的记录,监控没有拍摄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。
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五人在潘越坠楼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学校。”
李泽文道,“而且警方也没有对这五人的回家时间做更具体的调查,比如询问他们的家人了解他们的回家时间。”
“……”
“你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可能,”
李泽文接着道:“你们的教学楼有两部楼梯,分别在教学楼的两端。
潘越坠楼落点在其中一部楼梯附近,倘若有人在楼顶上造成了潘越的死亡,想象一种可能此人可以从另一部楼梯下楼,偷偷离开——我估计,此时初三年级的人都围聚在潘越身边,极有可能根本注意不到有人下了楼。”
“是的,当时情况很混乱。”
郗羽说,“我就在现场……”
虽然郗羽当时受刺激太大记忆有些混乱,但她到底没得失忆症,对当时的情况还有些模糊的印象——教学楼前全都是从教室里涌出来看热闹的学生,他们在一起交头接耳好不热闹,老师们忙来忙去维持秩序,在这样混乱惊恐无序的情况下,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是很难发现的。
如果这个人本身又是学校的师生,那跟无从发现了。
郗羽定了定神:“这样的话,我们就不能从‘谁能接触到潘越的笔记本’这件事上入手了……就要从其他角度开始查这件事了。”
李泽文不做声,示意她继续发表言论。
“动机。”
郗羽说。
她好歹也看了十本八本推理小说,这点想象力还是有的,“我们要找到动机。”
李泽文以一种很小很妙的弧度弯起嘴角,对她露出一个“孺子可教”
的笑容:“不错。”
被李泽文嘉许,郗羽精神振奋得很,她又翻出了一个笔记本,展示给李泽文看:“我昨天晚上在家里翻出了以前的书和笔记本,找到了几位同学曾经的联系方式,我想接下来应该联系我之前的同学,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获取到什么有用的线索。”
李泽文看了一眼,却没接,只道:“这点不用担心,有专业人士负责。”
郗羽完全没懂:“什么专业人士?”
李泽文没解释,转开了话题:“先不提这个,我还有别的事情要问你。”
“什么?”
李泽文拿手指敲了敲她的笔记本:“跟我说说你印象中的程茵。”
从哪里说起?初一下学期,因为座位调动的关系,郗羽和程茵成为了同桌。
座位调动的第一原则是同性才能同桌——女生和女生同桌,男生和男生同桌;第二原则是“好带差”
,好学生带差生。
郗羽就负责“带”
程茵。
程茵的成绩不好,班上五十余人,她大致位于最后的几名,学习起来比较吃力,家庭作业通常都靠抄袭郗羽的才能完成。
“她是不喜欢读书还是努力了成绩也不好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