呦!
你们两个丫头做的花灯真是漂亮,怎么不摆到前面去?”
晴雯笑道:“前面太挤了,我们就在这也挺好的。”
汪嬷嬷叹了口气道:“你们两个傻丫头,今日可要机灵着点,能不能跳龙门可就看这次了,平日里哪有这么好的机会。”
两个丫头连声道谢送走了汪嬷嬷,芳草道:“小郡主的鲤鱼灯刚才咱们也见着了,不是很特殊啊。”
晴雯点头:“对,灯不特殊,可是人特殊啊,有几个小郡主啊?”
“这倒也是。”
又不断有小道消息被人们传了过来,说有个叫招福的丫头做福星高照的彩灯,得了西平王爷一锭银子。
还有个老护院做的观音送子得了老太妃夸奖,王妃也买下了大丫鬟兰芝的百鸟灯。
游过一半,人们的兴致也就减了些,但老太妃似乎精神不错,带头往前面走。
“来了,来了。”
芳草紧张的探头看去。
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正在朝这边过来,前面打着火把、提着灯笼开道的就有十来个人,根本看不到主子们长的什么样子。
“这盏莲花灯很是清雅大方。”
芳草见一位头戴金凤的富态老人夸奖了自己的花灯,连忙行礼道谢,却不敢胡乱称呼。
“太妃看这灯谜更是有趣,用一首诗做谜面,谜底大大的摆在这里,可见这做灯的人也是心思极为单纯的。”
儒雅的北静王声音如行云流水、珠玉落盘。
晴雯和芳草都不擅长写毛笔字,谜面是晴雯从古诗现代诗中想出来,请一位老花匠写的。
芳草的莲花灯,配的是咏荷的诗:本无尘土气,自在水云乡,楚楚净如拭,婷婷生妙香。
芳草低垂着眼眸不敢抬头看,脸上早就涨红了一片,老太妃笑道:“还真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。”
世子庆罡也走过来凑热闹,对北静王道:“王叔今日可是得了头彩的,猜出的灯谜最多。”
水溶笑着摆手:“哪里,你们从小也都饱读诗书,我老了,也只能猜猜这种小玩意罢了。”
世子的小弟庆继也过来说道:“王叔可不老,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男人呢。”
众人哈哈大笑,老太妃没有参与这些孩子们的玩笑,一个人不声不响来到晴雯跟前:“你这花灯好特别啊,远看只当是会发亮的梅花呢。
为何却挂在这棵不开花的树上?”
晴雯的花灯的确与众不同,由六只小灯组成,底座是白绢铺成的“雪地”
,一截梅枝上参差错落的散布着六朵“红梅”
,别人的花灯或大或小都是一盏灯,唯独她是六盏小红灯组成的梅树。
晴雯低头万福:“这棵树并非不开花,而是这寻梅园中最早开花的一棵树,而今它已无花可开,我便来装点一下,让它也过个节。”
老太妃点头赞许:“难得你还记得这棵树。”
晴雯本就觉得此人说话有些耳熟,只因不能盯着主子看是规矩,才一直低着头。
听到这句不禁抬起头来:“是你……原来您是……静心师太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