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允觉得只要牛辅等人没疯,就不会追随已死的董卓,跟天下人作对。
而且王允从前跟着董卓做事,对牛辅、李傕、郭汜等人也熟悉,知道他们不是能挑大梁的人物。
毕竟,王允在董卓府上,对牛辅最深刻的印象,就是牛辅被董卓打骂时讪讪的笑容。
现在,他连董卓都除掉了,难道还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牛辅翻了船么?
王允虽然被问住了,第一反应却不是怀疑自己的决定。
他看着刘协,斟酌着措辞,道:“陛下,臣与牛辅、李傕等人从前多有来往。
他们不过是董卓手下的小卒子,如今董卓已死,众贼无首,都渴盼着投降朝廷,便如长安城中的胡轸、徐荣等凉州将领一般。”
刘协听笑了。
王允这是认为他给董卓吓破了胆,又不曾见过牛辅等人,把牛辅等人想得太厉害了,有了不必要的担心。
“李肃虽然兵少,却是朝廷派出的使者,谅牛辅不敢轻举妄动。”
王允想到小皇帝的年纪,也能理解小皇帝为何不安,便又道:“陛下勿忧勿怕,朝中事务皆由臣汇同诸位同僚理清。
臣虽不才,然而太常种拂、太仆鲁旭、太鸿胪周奂、车骑将军皇甫嵩,这些都是自先帝时便竭诚尽忠的大汉贤臣。
有这些人为陛下分忧朝政,陛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?陛下青春年少,此时合该奋力勤学才是,否则待加冠亲政之后,如何能善理朝政、明辨是非。”
刘协抚着砚台,一时没有说话。
他想先王允说这番话,真是为了“小皇帝”
好,也是为了大汉好。
此刻在王允心中,陕县、函谷关驻扎的凉州军余部,不过是些散兵游勇,并不能叫他太上心。
哪怕是在给他点出袁绍、袁术等人可能存有异心之后,王允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。
比起顺着皇帝指出的危险性深思下去,王允更愿意认为是小皇帝过份担心了。
这也是人之常情,大家通常都很难第一时间承认噩耗,总是先否认的、拒绝承认的。
新的思路,要给王允时间去消化。
刘协没有因为王允的误解而恼怒,笑道:“子师所言极是。
若不是有子师周全,有尚书台运作朝廷,长安城中此时不知该是何等慌乱。
不管是温侯吕布,还是此前卫戍京畿的骑都尉李肃,又或是与你应和的种辑、黄琬等人,都是国之重臣。
为此次除掉董卓也都出了大力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